每个人都会做一道菜,看上去很是普通。但是,即使是同一个人,用同一个锅子,做的饭也会有很大的差别。有些则是口感细嫩,口感甘美。不过有些东西,不是粥,就是硬邦邦的,对老年人来说,就更不合适了。
别看这锅炒饭,其实这锅锅里有不少的小窍门。这里面的食材,不仅和米的品质有很大的关系,还有加入的水量,炖煮的时间。蒸出来的饭总是粘糊糊的?记住这5个小动作,多放一种调料,米饭的颗粒明显,香气浓郁。东北大米的5小步骤不要忘记
1、淘米
平时我们用淘米来做大米,但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普通的动作,却是需要精心准备的。我的朋友们都觉得,大米的外表一定会有很多的瑕疵,所以在清洗的过程中,他们会反复清洗四五次,甚至还会用手搓一次,将稻壳剥掉。但这样的方式,却是不可取的。
如今市场上卖的稻谷,大部分都是经过精心打磨的,所以都是比较洁净的,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肮脏。而分散于稻壳上的B族维他命B是可溶于水的,很轻易就会顺着淘米的水流滑落;若重复揉搓,可使稻谷中的维他命B1流失20%~60%。
因此,普通的大米,只需轻轻地冲两遍即可。有些米的外包装上写着“免淘洗”,这种米经过处理后,沙子和灰尘都会被去掉,东北大米可以放心地下锅,不用再淘米了。
2、浸泡
说到泡水,我想90%的人在蒸饭的过程中都会忘记这一点。事实上,普通的白饭根本不用泡,不过经过泡过的米,在大火中烧一锅,味道就完全不同了。
将米淘好,倒入适量的水,别急着烧,也不必多泡,大约10-15分钟,然后关火蒸熟。这种方法可以让稻谷吸收水分,让稻谷更加饱满,从而加快了蒸锅的速度,同时也让米饭更加柔软,更加的饱满。
3、加水
东北大米要有味道,水也很关键。如果放的过多,大米就会变硬;如果放的多了,就会变成稀粥,一点都不会有嚼头。现在的电饭煲,都是有刻度和测量的,但很多人还是用传统的蒸笼来蒸饭,所以要控制好用量。